• 保存到桌面 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科技

“从零追赶”到“部分领跑” 航天重器挺起创新脊

时间:2021-05-25 13:41:53  作者:郭倩  来源:中国经济网  浏览:239  评论:0

  从“东方红”跃然于世到“天问一号”打开星际探索,从“两弹一星”横空出世到“嫦娥四号”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背影像图…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我国航天事业自力更生、奋发图强,实现了“从零追赶”到“部分领跑”的跨越,一件件航天重器筑就民族创新脊梁,也让“中国航天”这张名片闪亮世界。

  遥想建国初期的中国,百废待兴、一穷二白。彼时的中国“连一辆汽车、一架飞机、一辆坦克、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”。在先天不足、基础薄弱的条件下,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,毅然作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英明决策。

  在基础薄弱、条件简陋,无参照样本、无完整资料情况下,老一辈航天人因陋就简,从元件、材料到单机、分系统以至整星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工艺难关,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。

  1970年4月24日,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。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,中国航天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建立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创新体系,造就了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。

  如今,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,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。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,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。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,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一个个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显著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、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。

  航天创新不仅是质的突破,也是效率的突破。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一个“100次发射”用了37年,第二个“百发”用了不到8年,第三个“百发”用时仅4年多。而在2021年,我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。

  与此同时,空间技术和应用全面发展,显著带动空间物理、空间天文、空间生物等重要领域基础理论研究,牵引着自动控制、计算机、精密制造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。

  航天科技成果大力转化,北斗导航卫星、风云气象卫星等卫星资源的应用,让航天走进千家万户。高分专项在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、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航天技术与产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,上千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,孕育了智慧城市、太空育种、太空制药等新业态,产业经济规模由百亿量级跃升至千亿量级。

 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也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国将持续推进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,不断提升我国航天器进入外太空的能力。载人航天方面,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,开展大量的在轨科学实验。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,将进一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。一步一脚印,中国航天将不断谱写创新篇章、创造航天强国建设新辉煌。(记者 郭倩)


QQ:1513202161 投稿邮箱:news@51569.com 公司名称:福建海峡头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闽ICP备12010380号
Powered by OTCMS V1.30 Beta